第一性原理及公理化思维
- 公理化思维,以第一性原理为根基,运用逻辑去找到超出我们认知极限问题的答案,进而建立起他理性思维体系。
- 古希腊哲学中的“原型”以中间的推理逻辑为实体,东方文明中的“原型”以结论为实体,这种微妙而重要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路径。东方文明在重实践的思维方式指导下,非常快速地建立了理性思维,这是孔子和一众儒家圣贤的贡献。儒家文化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,建立了广泛的理性文明,历经两三千年而不倒,但是也知识停留在理性思维的层面,没有办法在进一步。因为没有哲科思维中的公理化方法,我们不可能从农业社会逻辑推导出实际生活中并不具备的、过渡到工商业社会的科学基础。
- 还有个例子是中医,虽然有一套看似完整的理论,但是逻辑推断含糊不清,自相矛盾,公理设定不够合理自洽。
- 爱因斯坦还说过,“理论家的工作可以分为两部分,首先是发现公理,其次是从公理出发导出结论”实际上那一步更难呢?爱因斯坦认为,第二步之遥“相当勤奋和聪明,就一定能够成功”,至于第一步,如何找到可作为演绎出发点的公理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。这再次说明,公理是第一重要的,依然是第一性原理的那个原则。
- 有了公理,我们就可以利用逻辑思维推导出大量的结论
- 总结:我们在思考一个事物的时候,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,找到最本质的“公理”,充分利用逻辑
知识思维对已经有的知识(公理)进行组织和推理。这里面临的问题是,怎么找到最本质的原理,也就是所谓的“第一性原理”
《第一性原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