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人脑的工作原理

特点

  1.  人脑具有反馈回路,反馈回路形成正反馈,不断训练神经元,加强神经元
    1. 视觉神经能识别图像,也能通过提示想象出图像
    2. 语言作为抽象能力很强的表示工具,被充分用于协助思考,但不是智力的全部 @维特根斯坦 
  2. 所有的神经元时刻待命,适当的输入技能激活输出
    1. 不激活的状态需要主动抑制皮层神经的激活
    2. 闭眼睛的时候,视觉神经会抑制视觉皮层的激活
  3. 动态激活
    1. 神经元默认是静息状态,根据输入,逐级激活需要激活的神经元
  4. 学习和实践(训练和推理)同步进行,训推同时进行
  5. 能量不足的时候,大脑不是不能工作,而是有低能耗模式
    1. 低血糖时候,大脑能通过降低视觉识别的精度来降低能耗
      1. 老鼠识别天敌“猫”就可以,不用识别出来具体是哪种猫

训练/学习的过程

  1. 贪心、模仿
  2. 高层级的抽象带来高效率
  3. 不断的对输入进行推理,保证自洽

稀疏性

  1. 支持非常大的处理空间:每个神经元大约有1000-10000的突触,海马体神经元更多,约98%的突触位于树突
  2. 对很多(N=~10000)个输入信号处理,神经元通过学习,调整之间的固定连接,构造多个中间层的处理机制,形成高层级的抽象,实现高效动态计算。 大模型通过矩阵乘法将所有输入做映射计算。  
  3. 这N个信号,实际存在的实际组合样本很少,大部份组合情况是不存在的,非常稀疏,  
  4. 如果N个信号,只会存在一种情况,一个神经元就能表达,通过模仿、贪心学习快速进行抽象,而AI需要一个非常大矩阵乘法。
  5.  AI的大矩阵映射出来的结果和人类的单个抽象(语义)概念不对应
    1. 通过梯度下降求解,自然会自动提高权重的信息密度,每个单点的输出可能是多种概念的某个共同特征的激活
    2. 人类则更注重适应性和丰富性,强调保持灵活性和上下文的完整性,而LLM侧重于统计压缩,力求最大程度地减少冗余信息